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6-07-22
中国生产力学会副秘书长兼创新推进委员会秘书长 常义 到集韵公司调研
3月25日上午,中国生产力学会副秘书长兼创新推进委员会秘书长常义一行来到了位于景田北路的“中国茶宫”,就《“十三五”创新驱动的战略重点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研究》课题对深圳集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调研。
公司董事长郑延分别从“茶与瓷”文化创新、“茶与旅游”跨界融合以及“非物遗”的传承与产业转化等不同层面介绍了其创新的理念与案例。调研期间,双方就如何提炼、创新民族文化精髓进而推进生产力发展等问题多次交换意见。
深圳集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董事长 郑延 介绍文化创新历程
据悉,早在2014年中国生产力学会就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以中国中车集团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奇虎360公司等企业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芜湖市等为案例,开展了《“十三五”创新驱动的战略重点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研究》课题。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对该课题作出了重要批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批示精神,中国生产力学会在2016年继续开展《“十三五”创新驱动的战略重点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研究》,向全国各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创新型企业,广泛荟萃创新发展理念、路径、模式及经验,并对先进模式和典型经验进行调研评析和成功经验总结,在此基础上将研究成果上报国务院,同时向国家相关部门推介和全国推广。
据了解目前已有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等企业作为案例参与和支持本次课题研究。
众所周知,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国,同时也是茶道文化的起源国,但近些年来,除一些带有明显地域特色的茶种比较知名,行业大体较为分散。在文化认知与品牌建设方面,茶与一同被列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的咖啡和可可相比,尚处在相对落后的位置。
集韵品茗
深圳市集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2007年创立之初,董事长郑延就和很多中国茶人一样,在苦苦探索上述问题的解决之道。“以中华茶文化和瓷文化为载体,创意打造‘茶与瓷’文化概念,从而展现茶与生活的美学关系,以此激发大众创新驱动的源泉——爱,尊严及对美的追求。”
而后,郑延和他的集韵公司,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大红袍"制作技术合理产业化项目入手,历经七年,提炼出香,清,甘,骨,和,韵,醇的完整产品体系。
郑延坦言,他的创新根基还是源自对茶文化精髓的传承,“清代品茶大师梁章钜曾在《归田琐记》中,把武夷岩茶的‘岩韵’归纳总结为‘香、清、甘、活’四个字。这个标签当是迄今为止也无人超越的经典。”
在先人已有的道路上,郑延不断努力开拓创新,终于沉淀出了以和、韵、醇为核心关键字的创新理念,并将其上升至指导公司文化产业话动的理论体系。郑延坦言,“和、韵、醇”这三个字其实包含了茶文化中的很多特性,不仅解决了企业的文化定位及美学传承问题,从大的方面来讲,实现理论创新,有重要现实意义,这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是属于民族、属于世界的瑰宝。”
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盏
有了理论创新的基石,再结合互联网技术、产业转化等手段,郑延希望为民族茶产业打造出一个以“和、韵、醇”为文化核心的全新商业生态。截止目前,集韵公司正在武夷山景区落地“醇空间”项目,将“茶瓷”与旅游结合,进一步加强“茶文化”的品质输出。
集韵茶瓷
常义秘书长在调研后对集韵公司的创新理论及实践成果给予肯定,他表示:“对于像茶、瓷这样的民族瑰宝,其精神内涵不可估量,集韵公司能够将立足点置于挖掘千年茶道传承中的核心上面,并将文化创新与模式创新有机结合,希望能够再接再厉,扩大影响。”(深圳新闻网 常军平 李慕天)
原文链接: http:/shenzhen.sina.com.cn/news/zh/2016-03-29/detail-ifxqswxn6532897.shtml?from=timeline&from=wap